新京报:南水哪得清如许?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年01月05日 浏览次数:
+ . -

  

  2016年12月29日,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,工作人员现场取上水样进行有机物检测。

  

  大宁管理处水质监测室,玻璃管里养着生物预警的青鳉鱼。

  

  工作人员取水样,准备检测。

  

  工作人员准备试剂检测水中重金属含量。

  

  工作人员检测水中的氰化物和挥发酚。

  时间:2016年12月29日下午2点

  地点:团城湖明渠

  事件:工作人员取样并检测南水水质

  2016年12月29日下午2点,闫叶龙与同伴将一个拴着绳子的取样桶缓缓并准确降入水面下0.5米处。数秒钟后,再将已灌入3升水的取样桶提上岸。为确保水样纯净,闫叶龙和同伴全程紧紧攥住绳子,避免双手接触水样。“不然,会影响检测结果。”他说。

  闫叶龙是市南水水质监测中心一名检测人员,这里是团城湖明渠,桶内装的是奔流数千公里入京的南水。闫叶龙说,位于海淀区船营村西的团城湖明渠长885米,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唯一一段明渠。

  取样后,闫叶龙熟练地向不同待测样品加入固定液,分装并密封后准备带回实验室检测。

  在实验室,检测人员将待测水样加入仪器内。随着不同机器的持续轰鸣,水样中氨氮等指标被不断测出。

  市南水水质监测中心工程师王晓雨说,有时,检测项目得靠人力。比如用滴定管滴定,一个上午盯着液面及刻度。“结束后,两眼昏花”。

  除实验室检测外,还利用青鳉鱼、发光菌作“水质监督员”。青鳉鱼对水质、环境变化敏感,一旦水质有细微变化,小鱼的游动、呼吸、摆动等行为就会出现异常,并及时报警。王晓雨介绍说,此外,24小时自动监测、现地监测等也在为南水水质保驾护航。

  自房山惠南庄泵站到终点团城湖,80公里的输水干线上设置了13个取水点。市南水水质监测中心十几名工作人员每月、每周甚至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过程,保证南水水质安全。

  自2014年12月27日以来,南水进京已两年有余,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,高于饮用水标准。

  (新京报记者 信娜   本版摄影/新京报记者 薛珺)

主办单位: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9526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107号